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241拥国内排名前三的搜索引擎市场,同时有着MAU超4亿的360浏览器
虽然2012年前三个季度GDP同比增速一直呈现回落状态,但是四季度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企稳回升,当季增长7.9%,最终,2012年全年经济增长7.8%,达到经济增长总体平稳的预期目标。
但是进入四季度之后,经济呈现了企稳回升的态势。货币政策是否延续宽松方面,则要保持灵活审慎的态度,监测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及国内经济形势运行的态势。
2012年全年经济数据将于本周五公布,GDP增速能否在去年四季度扭转此前连续7个季度的下滑态势,并成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拐点备受各方关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也表示,过去我们讲战略机遇期就是参与国际分工、扩大出口、增加投资等。对此,张永军表示:我们通过使用增长因素分析法对于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速度做出的判断认为,近期,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速度应该还在8%以上。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考虑适当加大货币政策力度,包括降低准备金率和降低基准利率。同时要落实好稳定出口和投资的政策,从而对经济增长起到比较好的拉动作用。
外贸顺差增幅扩大,财政收入明显减速,货币供应量同比大幅下降等指标,都能够支持中国经济在2012年经济增长速度偏低的结论。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扩大内需,扩大消费,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提升自主创新对产业升级的支持力度。而近两年来,随着国际收支顺差收窄、人民币汇率预期出现分化以及国际金融形势变幻莫测,使得中国外汇储备出现季度增减交替的局面,年度增长随之放缓。
对外投资方面,2012年前三季度,中国非金融部门对外直接投资525亿美元,同比增长29%。而近几年来,中国通过鼓励扩大对外投资等措施,使得国际收支顺差的规模逐渐收窄。刘东亮认为,未来一段时间,中国贸易顺差还是会呈现趋势性的收窄,资本流动也可能呈现不稳定、流出流进交织的局面。外汇局数据显示,2012年前三季度,企业等市场主体在银行的外汇存款余额增加1388亿美元,银行自身增持外汇头寸120多亿美元,除部分发放境内外汇贷款外,其余由银行用于境外放款和投资。
中国人民银行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3.31万亿美元,2012年国家外汇储备增长1290亿美元左右,年度增量连续第三年下降,为2004年以来最低水平刘东亮认为,未来一段时间,中国贸易顺差还是会呈现趋势性的收窄,资本流动也可能呈现不稳定、流出流进交织的局面。
中国人民银行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3.31万亿美元,2012年国家外汇储备增长1290亿美元左右,年度增量连续第三年下降,为2004年以来最低水平。而近几年来,中国通过鼓励扩大对外投资等措施,使得国际收支顺差的规模逐渐收窄。招商银行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表示。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国际收支顺差一直是2005年以来人民币升值的基本力量,中国的外汇储备也是从那时开始大幅度增加。
外汇局有关负责人也曾表示,当前,中国国际收支顺差减少、外汇储备增长放缓,符合国家宏观调控方向,有利于促进对外经济平衡。外汇局数据显示,2012年前三季度,企业等市场主体在银行的外汇存款余额增加1388亿美元,银行自身增持外汇头寸120多亿美元,除部分发放境内外汇贷款外,其余由银行用于境外放款和投资。进入2012年,外汇储备曾在一季度大幅增长1238亿美元后,二季度再次出现负增长,较一季度末减少了650亿美元。而近两年来,随着国际收支顺差收窄、人民币汇率预期出现分化以及国际金融形势变幻莫测,使得中国外汇储备出现季度增减交替的局面,年度增长随之放缓。
金融专家赵庆明指出,外汇储备趋于稳定对降低人民币升值压力,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在贸易顺差有所扩大的情况下,2012年外汇储备增量创多年新低,说明存在资本流出。
历史数据显示,国家外汇储备增长曾于2007年达到年度增加逾4600亿美元的历史最高水平。同时,估计2013年美元汇率会表现不错,加大中国资本流出的压力。
专家指出,国际收支顺差是多年来中国外汇储备不断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贸易顺差2311亿美元,比2011年扩大48.1%。2011年第四季度,中国外汇储备出现了1998年以来首次季度环比下降,减少205亿美元。外汇资产从央行转向境内机构和个人持有,同时国内企业对外投资步伐的加快,是中国外汇储备增长变慢的一个重要原因。资本流出也是外汇储备增长速度不断放慢和出现季度减少的一个原因。但2011年开始,外汇储备增量开始大幅收缩。
对外投资方面,2012年前三季度,中国非金融部门对外直接投资525亿美元,同比增长29%。对于未来中国外汇储备的增长趋势,专家普遍认为,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外汇储备增长将持续变慢,并继续出现季度增减相互交替的现象
欧元地区经济也已度过低点。基于这一判断,该银行大中华区高级经济师梁兆基乐观预计,2013年中国的进出口增长双双能达到15%。
一达通副总经理肖锋告诉记者:从表面看是全球经济放缓导致外部需求疲软,但其实有着诸多深层次问题。可见外部需求疲弱的状态仍是威胁中国经济复苏持续性的主要风险。
与此同时,还有业内人士反映外贸企业遇到的困局并非单纯的外需疲软。回升偏弱的2013目前市场热议的一大焦点是今年的外贸目标会设定在什么水平?多数人士判断,保10很可能会被保8取代,外贸增长的质量和平衡会被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一方面提高高技术产业的竞争优势,出口更多高附加值产品。日本政府承诺的积极财政措施与货币刺激方案,将推升经济表现。
世界经济已由危机前的快速发展期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很多一般贸易,尤其是高附加值、技术含量高的领域其实并不缺少订单,但是企业缺少贸易金融服务,不敢接单。
肖锋建议,可以借助市场化的进出口外包平台,化零为整整合贸易金融资源。这些都可促进全球经济增长与市场信心。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高勇指出,服装出口尽管增速为正,但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持续下滑,表明这个行业依然处于价值链低端。与此同时,企业家及业内专家对2013年的外贸形势显露出既乐观又谨慎的复杂情绪。
倍感煎熬的2012年度统计显示,2012年全年贸易顺差为2311亿美元,较上一年扩大了48.1%。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公开表示,由于优惠政策于2012年年底到期等原因,上个月中旬以后进出口同比增长跃至6.4%。三是贸易摩擦加剧,风险上升。徘徊前行的出口企业步入新的一年,促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跨越,以及开拓市场转型升级的呼声依然不绝于耳。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副研究员黄少卿分析,外贸的贡献更应该体现在对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贡献上,而不仅限于增长数量或速度的贡献上。然而,更多的是警示的声音。
海关总署10日上午公布的最新外贸数据显示:2012年外贸增幅并未保10,相较于此前市场普遍预计不到5%的出口增幅,2012年12月出口增幅14.1%这一数据着实让金融市场兴奋了一把。虽然采取了稳定外贸增长的系列举措,但受困于外需持续不振,全年未能保10。
尽管早已做好形势严峻的思想准备,但2012年外贸形势的复杂程度还是超过了不少人的预期。事实上,加工贸易仍然在中国的贸易中占据重要位置。
发表评论